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C

     

右图是《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的是

A.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B.“无为”“逍遥”“以无事取天下”

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B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D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C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C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A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D

     

今年是王夫之诞辰395周年。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点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经世致用”                

D.“天地之化日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D

     

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B

     

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此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艺术

A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艺术

B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C

     

下列有关右图所示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言谴责小说

B.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C.描写了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D.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A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师夷长技”

B

     

梁启超在《自励》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yǒu)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 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C

     

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B

     

右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C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C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D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B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C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D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C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美称,主要是因为这本书

①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

②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③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④以诗歌形式抨击教会丑恶,歌颂现实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