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请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政权借助族权

B.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依据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购。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可知政治与家族血缘相结合,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先秦盛行"可知此时并非是封建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先秦盛行"可知此时还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了等级森严,但并没有说明具体分工,故D项错误。

     

山东素有“齐鲁”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齐鲁的历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说法错误,称“鲁”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核心意思衔接不好,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帝王权力的加强·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下列关于秦朝“朝议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仅限于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联合办公的方式

B.皇帝不参与

C.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

【详解】秦朝的朝议是由皇帝、三公和诸卿参与的,而不是仅由三公参与联合办公的方式,也不是皇帝不参与,故排除A、B项;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以减少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故选C项;朝议制度不是加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所以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D项。

【点睛】朝议是封建社会重要政治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遇到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召开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仍归皇帝所有。这种制度使皇帝可以听取更合理的方案,减少失误,对封建社会发展其重大作用。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背景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三省六部制度的实施,加强了皇权,故A项和C项是错误的。三省六部制下,行政决策方面皇权与三省之间有一定的制约关系,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不是“民主”政治的体现,故B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皇权是至高无上的;B项中的“民主性”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三省六部制消弱相权加强皇权。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对唐代政治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材料中不难发现三省六部体制对皇权的专制仍然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这也成为其在唐代以后逐渐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历代名臣奏议》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受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详解】材料不是体现行省的权力,而是其权力受到节制,故A项错误;元代行省的权力大,故B项错误;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行省制下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表明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故C项错误;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D项正确。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明成祖时设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来,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但没有决策权。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故选C项;A、B、D项的叙述与所学史实不符,故排除。

     

“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清初内阁B.中书省C.军机处D.清初六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描述的是军机处的特点,所以正确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上述机构的特点。

     

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独立自治

B.小国寡民

C.封闭保守

D.彼此隔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体现的是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正确。独立自治是指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独立自主的,与材料无关,A错误。封闭保守、彼此隔绝不是希腊城邦的特点,与史实不符,C、D错误。

     

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如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这个名字刻在贝壳上。这表明雅典

A.民主权利曾被公民滥用

B.公民对政治家极度厌恶

C.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D.公民参政意识十分强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如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这个名字刻在贝壳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雅典民主权力曾被公民滥用,故A项正确。公民对政治家极度厌恶,没有突出直接民主滥用权力的弊端,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故C项错误。公民参政意识十分强烈,与滥用权力的弊端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陶片放逐法相关知识。陶片放逐法,也被翻译为“陶片放逐制”、“陶片流放法”、“贝壳放逐法”或“贝壳放逐制”等。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创立,约公元前487年左右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诸实施。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此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D

【详解】根据“延期债务偿付令”、“通过新的法案”可知古罗马已经不是依靠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借贷利率的调整,没有体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古罗马正处于共和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万民法体系,故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时期应用的是公民法,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当时古罗马不断调整公民法内容以调整借贷关系,故选D项。

     

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②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称”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

③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

④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D

【详解】题意反映的是古罗马进行交易时的规范和形式,不是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未能体现对人们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排除A、B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走向完整和成熟,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古罗马人在进行交易时要履行繁琐的程序,体现了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故选D项。

     

《美历史上100件大事》书将英国的“光荣革命“名列其中,认为它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转折点”指的是

A.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议会与国王对等分享国家权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人类历史上100件大事》一书将英国的“光荣革命”名列其中,认为它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转折点”指的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因此选C。B在材料中无法体现,AD不符合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意义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制的主要原则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相作为政府首脑,他的权力大于普通阁员的权力。故B项错误。题干中“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说明责任制内阁制度中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并且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时间1841年,可知当时英国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党竞争决定首相人选,但不能决定内阁政策。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型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臣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C.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D

依据所学,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东南一些城镇的衰败,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故选D项。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不选ABC三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A.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原则

C.邦联体制

D.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体制,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政府权利构建中相互制约与平衡,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邦联体制是独立之初美国体制,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政体主要体现在总统通过选举产生,有时间任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表明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最高法律,联邦政府行使主要权力,各州可以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同时还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美国大法官逊说,“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颗不变的星晨,那就是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尊重美国司法独立

B.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

C.重中三权分立原则

D.强调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B

从材料“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也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可以看出杰克逊强调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析,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文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要

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

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

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

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C

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等字眼足以证明作者主要强调解决问题的手段要灵活多变,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工业化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而非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解决问题手段要灵活、要变化。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内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1875年宪法的理解。由“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得知材料反映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则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

A.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是强调民主立宪是虚的,“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是强调君主专制是实的,故答案选C。A相当错误;B中是宰相;D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名师点睛】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东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涉及的时间40年代下半期,即鸦片战争以后,所以排除D选项。B、C选项说明不了问题的实质,《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签订,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对外贸易,所以选A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大税务、母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

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募用外国人为总税务司,说明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故A项排除;B项“加强”说法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排除;D项“完全被英国控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

【详解】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但鸦片战争并不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太平天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阶级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引发农民的反抗,所以主要原因是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故选B项;自然灾害严重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而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土地兼并加剧是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故排除D项。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

【详解】《资政新篇》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在反封建方面与《天朝田亩制度》是一致的,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主张,表述正确,故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资政新篇》是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所以《资政新篇》没有继承《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表述错误,故选B项;《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造方案上的落后性和所倡导的社会模式,表述正确,故排除C、D项。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即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