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金属铜    C.熔融硝酸钾    D.酒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质的分类

C

试题分析:A、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错误;B、金属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错误;C、熔融硝酸钾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C正确;D、酒精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在其包装上应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物质贴错了标签的是

 

A

B

C

D

化学式

浓H2SO4

CCl4

P4

NH4NO3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品

易燃品

剧毒品

爆炸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B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分散系

C

试题分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选C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

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B

试题分析: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O2,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C、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乙醇破坏了蛋白质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有毒,所以不能漂白食品,故D错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NaH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NaH是离子化合物

B.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乙醇分子中含羟基,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D.MnO2具有较强氧化性,可作为H2 O2分解反应的氧化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C

试题分析:A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是NaH本身发生电离,故A错误; B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的成分都是氢氧化铁,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C、乙醇分子中的羟基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C正确;D、二氧化锰作为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过氧化钾与水的反应类似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K2O2十2H2O=4KOH十O2↑

当0.5 mol K18O2与足量H2O完全反应后,下表对生成物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K218O2的质量

O2的叙述

A

57g 

O2的质量是9g

B

57g 

生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5.6L

C

57g 

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

D

57g 

生成0.25mol O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钠和碱金属

C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质的分类

B

试题分析: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首先是化合物,二者为并列关系,A错误;B、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B正确;C、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C错误;D、物质和氧之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原子失电子的反应),但是分解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不一定伴随化合价变化,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无论反应物的量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Ba(OH)2与H2SO4    B.FeBr2与Cl2

C.HCl与Na2CO3      D.NaHCO3与Ca(OH)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

A

试题分析:A、无论量的多少都只发生BaOH2+H2SO4═BaSO4↓+H2O,则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正确;BCl2少量时,只有亚铁离子被氧化,Cl2过量时,亚铁离子与溴离子均被氧化,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错误;CHCl少量时,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HCl过量时发生2HCl+Na2CO3═2NaCl+CO2↑+H2O,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C错误;DNaHCO3少量时,发生NaHCO3+CaOH2═CaCO3↓+H2O+NaOHNaHCO3过量时发生2NaHCO3+CaOH2═CaCO3↓+2H2O+Na2CO3,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D错误。

     

下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NaCl=Na++Cl-

NH3•H2ONH4++OH-

均属于电离方程式

B

Ba2++SO42-=BaSO4↓

HCO3-+OH-=CO32-+H2O

均可表示一类反应

C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使碱性酚酞溶液褪色

均属于SO2的同一性质

D

Cl2+2NaOH=NaClO+ NaCl+ 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Cl2和S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

C

试题分析:A、氯化钠电离生成钠离子、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氨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故A正确;BBa2++SO42-=BaSO4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反应;HCO3-+OH-=CO3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氢盐与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和水,故B正确;C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SO2使碱性酚酞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C错误;DCl2+2NaOH=NaClO+ NaCl +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S+6NaOH=2Na2S+Na2SO3+3H2O,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硫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D正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B.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C.Al2O3和Na2O按物质的量比1:1投入水中可得到澄清溶液

D.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强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镁铝及其化合物

C

试题分析:ASO2可与水反应生成酸,CO不能和水反应,故A错误;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氧化钠与CO2反应产物是碳酸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氧气,产物不相同,故B错误;C1mol氧化钠和水反应得到2mol氢氧化钠,1mol氧化铝和2mol氢氧化钠能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溶液,是澄清溶液,故C正确;D、金属铝和氧化性的酸|硝酸、浓硫酸等反应得到的不是氢气,是氮的氧化物或是二氧化硫等,故D错误。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2Na=2Na++Cu

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3Fe+8H++2NO3-=3Fe2++2NO↑+4H2O

D.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

A

试题分析:A、石灰石溶于醋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故A正确;B、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的离子反应为Fe+4H++NO3-=Fe3++NO↑+2H2O,故C错误;D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I-+Cl2=I2+2Cl-,故D错误;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l-、Na+、MnO4-、SO42-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NH4+、K+、CO32-

C.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可得到澄清的溶液:K+、Ba2+、HCO3-、Cl-

D.常温下pH=12的溶液: K+、Ba2+、Cl-、NO3-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离子共存

D

试题分析: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溶液要求,故A错误;B、该溶液中存在电离的OH-NH4+能够与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B错误;CBa2+HCO3-OH-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满足得到澄清溶液的条件,故C错误;D、该溶液为碱性溶液,K+Ba2+Cl-NO3-离子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在实验室中,用右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去)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液体逐

滴滴入到②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是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氨水

氯化铝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

浓硫酸

铜片

产生大量气体,溶液变蓝

C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仪器和基本操作

A

试题分析:A、氨气与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氨水,故A正确;B、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故B错误;C、浓硝酸与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不会产生气体,故C错误;D、稀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此过程无气体生成,故D错误。

     

如图是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a为镁条

B.b为氧化铁与铝粉的混合物

C.2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6 NA个

D.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镁铝及其化合物

A

试题分析: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为2Al+Fe2O3Al2O3+2FeAa为镁条,起引燃作用,故A正确;B、混合物中的镁条燃烧时,氯酸钾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故B错误;C2Al+Fe2O3Al2O3+2Fe,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铁,2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12NA个电子,故C错误;D、该反应中还原剂是铝,氧化产物是氧化铝,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问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钠和碱金属

C

试题分析:A、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则乙为CO,丙为CO2,二氧化碳与C反应得到CO,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B、若甲为SO2,丁为氨水,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得到NH4HSO3,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C、若甲为Fe,丁是氯气,则乙为氯化铁,氯化铁与氯气不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故C错误;D、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乙为Na2CO3,丙为NaHCO3,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钠,符合转化关系,故D正确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CuCl2溶液制得CuCl2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可由自来水制得蒸馏水

D.用图4所示装置从C2H5OH与C2H5COOCCH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仪器和基本操作

C

试题分析:A、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图1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A错误;BCuCl2溶液水解,加热促进 水解,最后得不到CuCl2晶体,B错误;C、采用蒸馏由自来水制得蒸馏水,C正确;D、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采用分液漏斗达不到分离的目的,D错误。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B

铁棒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

铁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FeCl2溶液滴加到少许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FeCl2具有漂白性

D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仪器和基本操作

D

试题分析:A、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是钠在常温下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故A错误;B、铁棒插入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C、将FeCl2溶液滴加到少许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FeCl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D、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与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Fe3+,也可能原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仪器和基本操作

A

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硫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但亚硫酸不是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据此判断SSi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橡皮管的作用是平衡蒸馏烧瓶和分液漏斗中气体压强,从而能使水顺利流下,故B正确;C、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主要是液差法和微热法,该装置可以往乙端加水直到高于甲端,一段时间后,液差不变。故可以检查,故C正确;DNO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如果该集气瓶中装满水,导气管遵循短进长出原则,故D正确。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0.5 molNO与0.5 mol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 NA

B.常温常压下,14 g的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 NA

C.0.1molAl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O.l NA个胶体粒子

D.1.0 L1.0 mol . L-l Na2 SiO3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 NA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质的量

B

试题分析:A、在标准状况下,05 mol如何气体含有05 NA分子,A错误;B、常温常压下,14 gC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 NAB正确;C、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合体,01molAl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少于0l NA个胶体粒子,C错误;DNa2 SiO3水溶液中还含有水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3 NAD错误。

     

在甲、乙两个体积不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质量相同的CO、CO2气体时,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的CO分子数比CO2分子数少

B.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小

C.CO的摩尔体积比CO2的摩尔体积小

D.甲中CO的密度比乙中C02的密度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阿弗加德罗定律

D

试题分析:温度、压强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n=知,相同质量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COCO2的摩尔质量分别是28g/mol44g/mol,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44g/mol28g/mol=117A、根据N=nNA知,二者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7所以CO分子数多,故A错误;B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甲的体积比乙大,故B错误;C、温度和压强相等,其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所以二者的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故C错误;Dρ=知,相同条件下,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甲中CO的密度比乙中CO2的密度小,故D正确。

     

(16分)学习化学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SO3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找出上述三组分类中的错误,错误物质的化学式为                     。

(2)下列2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 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lmol Na2O2生成          g O2;

②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杂质,要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可向滤液中加入X溶液,X可以是    (填代号)

A. NaOH    B.AgNO3    C.HCl    D.Na2SO4

(3)配平下面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C +    K2Cr2O7+    H2SO4=      K2SO4+    CO2↑+   Cr2(SO4)3+   H2O

①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填选项编号)              .

A.氧化性     B.氧化性和酸性     C.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②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 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Q物质的作用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质的分类

1 Na2CO3Al2O3

2①16

②D

3 3282328

①C

②448

4分解;催化剂。

试题分析:1第一组中碳酸钠属于盐,第二组中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第三组中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答案为:Na2CO3Al2O3

2根据2Na2O2+ 2H2O=4NaOH+O2每消耗lmol Na2O2生成05molO2,质量为16g;故答案为:16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杂质,要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可向滤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故答案为:D

3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得:3C+2K2Cr2O7+8H2SO4=2K2SO4+3CO2+2Cr2(SO4)3+8H2O,故答案为:3282328

①H2SO4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没有变化,只起到酸的作用,故选C

上述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2,若反应中转移电子08 mol,则产生的气体为02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故答案为:448

4 NP两种物质的质量均增加,M的质量须减小,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Q的质量不变,说明Q是催化剂,故答案为:分解;催化剂。

     

(10分)“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甲型H1N1等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84消毒液”含25%NaClO、1000 mL、密度1.192 g/cm3,稀释100倍(体积比)后使用。

请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2)该同学取100 mL稀释后的消毒液用于消毒,稀释后溶液中c(Na+)=____mol/L。

(3)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最多能吸收空气中CO2  ____L(标准状况)而变质。

(4)该同学参阅“威露士”牌“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编号)。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利用购买的商品NaClO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

(5)最近发生多起“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的安全事故,请解释发生事故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仪器和基本操作

140

2004

3896

4C

5)二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Cl2 氯气,使人中毒。

试题分析:(1)根据c=,则cNaClO==40 mol/L,故答案为:4.0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00mL×4.0 mol/L =×cNaClO),解得稀释后cNaClO≈0.04 mol/LcNa+=cNaClO≈0.04 mol/L,故答案为:0.04

3)一瓶“84消毒液含有nNaClO=1L×40mol•L-1=40mol,根据反应CO2+NaClO+H2O═NaHCO3+HClO,则需要CO2的物质的量为nNaClO=40mol,即标准状况下VCO2=40mol×224L•mol-1=896L,故答案为:896

4A、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的ABCD不需要,但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故A错误;B、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故B错误;C、由于NaClO易吸收空气中的H2OCO2而变质,所以商品NaClO可能部分变质导致NaClO减少,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低,故C正确;D、应选取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L×40mol•L-1×745g•mol-1=149g,故D错误,故选C

5)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 HCl 盐酸,两者在一起使用,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Cl2 ,故答案为:二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Cl2 ,使人中毒。

     

(12分)高氯酸铵可用于火箭推进剂,实验室可由NaClO等原料制取(部分物质溶解度如下图),其实验流程如下:

 

(1)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0℃时浸取液冷却至0℃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

(3)反应器中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已知:2NH4ClO4N2↑+2O2↑+Cl2↑+4H2O,,现可提供下列试剂:

a.饱和食盐水  b.浓H2 SO4  c.NaOH溶液   d.Mg    e.Cu    f.Fe

利用下图装置对高氯酸铵热分解产生的三种气体进行分别吸收或收集。

①E中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填化学式)。

②A、B、C中盛放的药品依次可以是____(选填:I、Ⅱ、Ⅲ)。

I.a、b、d    Ⅱ.c、b、e    Ⅲ.b、c、f

(5)过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综合性实验

14NaClO33NaClO4+NaCl

2NaClO4

3NH4++ClO4-=NH4ClO4

4①N2②Ⅱ

5)玻璃棒、烧杯、漏斗。

试题分析: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信息,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可由图知,NaCl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80℃时浸取液冷却至0℃过滤,高氯酸钠的溶解度迅速降低,析出晶体,高氯酸钠中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反应向着更难溶的物质转化,根据物质的溶解情况,可以知道会析出高氯酸铵,过滤洗涤干燥就可以得到高氯酸铵的固体.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信息,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得到方程式为4NaClO33NaClO4+NaCl,故答案为:4NaClO33NaClO4+NaCl

2)可由图知,NaCl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80℃时浸取液冷却至0℃过滤,高氯酸钠的溶解度迅速降低,析出晶体,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不会析出晶体,故答案为:NaClO4

3)反应器高氯酸钠中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反应向着更难溶的物质转化,根据物质的溶解情况,可以知道会析出高氯酸铵,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ClO4-=NH4ClO4,故答案为:NH4++ClO4-=NH4ClO4

4)氯气能被NaOH吸收,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氧气可以被热的Cu吸收,氮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氧化钠中有水,先是吸收氯气,再是将水吸收,最后吸水的是氧气,所以ABC中盛放的药品依次可以是cNaOH b.浓H2SO4 eCu,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氮气,

①E中收集到的气体只能是氮气,故答案为:N2

②ABC中盛放的药品依次可以是cNaOH b.浓H2SO4 eCu,故答案为:

5)过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漏斗,故答案为:玻璃棒、烧杯、漏斗。

     

(12分)为验证氧化性Cl2>Fe3+>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V.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I的目的是____ 。

(2)检验B中溶液是否还有Fe2+的方法之一是: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含有+3价铁元素的配合物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

(3)若向第III步B中的黄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会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

(4)若将制取的SO2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不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B溶液中 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42-

有Fe3+无Fe2+

有Fe2+

(6)将B中的FeCl2溶液换成100 mLFeBr2溶液并向其中通入1.12 LCl2(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1/2的Br一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mol/L。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综合性实验

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23Fe2++2[FeCN6]3-=Fe3[FeCN6]2

32Fe3++H2S═2Fe2++2H++S↓

42KMnO4+5SO2+2H2O=2MnSO4+K2SO4+2H2SO4

5

605